炉火之间,见闽粤工夫
2019年,在厦门保利秋拍上
150g陈年大红袍,以5万元的价格落锤成交
均价每斤超16万元
陈年大红袍之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
以大红袍、单丛为代表的闽粤茶
越来越受追捧,频频拍出惊人价格
那么
闽粤之茶究竟好在哪里呢?
高山红土出好茶,北回归线至北纬35度的黄金产茶带,涵盖了闽南地区、广东部分地区、和台湾等优质茶区划进来,同时也包括了世界茶区中的阿萨姆、大吉岭等地。相关研究显示,地球的这一纬度带地质地貌最为纷繁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物种矿藏丰富;由于板块挤压,这一地区也形成了包括黄山、武夷山、蒙顶山等中国著名茶山;正所谓“高山红土”出好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茶树创造了极佳的生长环境。
光照、热量、水汽和土壤条件,这四者是茶树生长最为重要的条件。闽粤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带影响,临海多山形成了充沛的光照和水汽条件。同时,福建广东一带的土壤多为红壤,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这一切,都为好茶的诞生酝酿足了天然的“工夫”。
自古闽越之民皆尚茶也,闽南盛行功夫茶,潮汕盛行工夫茶。此“工夫”与彼“功夫”究竟有和区别?其实,功夫茶与工夫茶本就是一回事,指代的是福建和广东地区一种喝茶的泡饮方式。因其选用的茶器、水源以冲泡品饮的过程要求很多,颇费工夫(或称功夫)方才得名。
工夫,“工”即时间,“功”为本领,引伸为焙茶的火功、泡饮的技艺等。工夫一词,其实彰显了闽粤人对于茶的一种重视。愿意下“功夫”去种茶制茶,愿意花“工夫”去喝茶;也正是这种工夫与功夫,成就了闽粤之茶从茶源品质到茶饮文化独一无二的工夫味道。
闽粤之茶,以乌龙见长,以乌龙茶的制作过程来说,常见的乌龙茶的初制工艺为:鲜叶→晒青→凉青→摇(凉)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十道工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做青(晒、凉、摇)、炒青和烘阶段。如此繁琐的工夫也成就了乌龙茶香气浓郁,入口甘甜的口感特点。
潮汕工夫茶道,是闽粤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茶文化和古典茶道的活的百科全书。潮汕工夫茶道论严格来讲共有一十八道流程步骤,从用茶、用水、用火、茶具到冲泡程序和品茶各有不同的要求和讲究,把喝茶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富有韵味和意境的生活表演。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喝茶的步骤早已不必如此繁琐,但是这种花时间、下工夫的喝茶习惯象征着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是一种对茶和生活的极致热爱,以及对人生的从容态度。
武夷岩茶和风凰单丛,是近年来极受追捧的茶品种类,也是闽粤茶的杰出代表;武夷岩茶来自福建武夷山,有大红袍、肉桂等知名茶品;单丛的主要产地是潮州凤凰与饶平岭头。岭头单丛其实也是从凤凰公社的水仙引种的,所以总的来说,凤凰单丛名气更大,潮州凤凰镇也在1995年被评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山场和茶树是闽粤茶区分茶品种类的重要标签,每个山场或者不用茶龄的茶树的口感天差地别;岩茶尤重山场,所谓的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事实上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只是相比之下没有武夷岩茶那么大而已,武夷岩茶因岩而得名,可见撇开山场来谈岩是不现实的。山场彼此之间也有“坑”、“涧”、“窠”、“窝”、“洞”“峰”、“岩”的概念区别。
单丛喝的则是树龄,尤以凤凰单丛为甚,茶叶行里有一句老话--喝老丛,才有茶味,这个“茶味”可不是单单一点香气那么简单,而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气息。凤凰单丛茶有十大天然香型。主要品种有乌岽宋种八仙、老仙翁、蜜兰香、鸭屎香、大乌叶、锯剁仔玉兰香等。
鸭屎香单丛是凤凰单丛的杰出代表,关于“鸭屎香”的由来,流传最多的是这种说法:有一位茶农从乌岽引进茶树种,种在“鸭屎士”上,所谓的鸭屎土其实就是黄壤土,含有矿物质的白垩。
制成茶以后,香气浓郁、韵味幽长,回甘性强,汤色橙黄明亮,饮之忘俗,乡亲们都问这是什么茶这么好喝茶农怕被人偷去,便谎称是鸭屎香。
银花的由来--2014年5月,据潮安新闻报道:经茶专家黄柏梓和茶农多方品鉴后,认为其香型近似凤凰山上野生的金银花,于是鸭屎香被更名为“银花香”但对于真正喜欢它的人,仍然习惯称它为“鸭屎香”所以鸭屎香的名号一直广为流传至今。
这也是之前鸭屎香单丛别名银花梦境的由来;
小茶栽堂·鸭屎香单丛属于大乌叶类,是凤凰单丛中的上等茶,按香型分属于凤凰单丛十大香型中的芝兰香型。选用潮州市凤凰山原料,历经4次反复做青复杂的焙火工艺后令其口感醇厚,香气高扬,回味无穷,冲泡之后银花香高扬,留香持久,滋味甘甜醇厚。